首页

优美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15:41:33 作者:琴棋书画+情绪感知!文博会上演机器人“技能大赏” 浏览量:24898

  中新网2月21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李金磊)2023年度个税汇算将于2024年3月1日开始。2月21日起可以提前预约办税。

  21日起可以提前预约个税办税

  2023年度汇算办理时间为2024年3月1日至6月30日。

  中新财经查询个税APP发现,自2024年2月21日起,可预约3月1日至3月20日中任意一天办理年度汇算。

  个税APP截图。

  3月21日至6月30日,纳税人无需预约,可以随时办理。

  个税APP显示,2023年度汇算的时间跨度4个月,全天候24小时随时办理,纳税人办税时间非常充裕,无需抢在前几天扎堆办理。

  纳税人如需在3月1日至3月20日之间办理年度汇算,可在2月21日至3月20日每天的早6点至晚22点登录手机个人所得税APP进行预约。

  哪些人需要办理?哪些人不用办?

 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,纳税人需办理汇算:(一)已预缴税额大于汇算应纳税额且申请退税的;(二)2023年取得的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万元且汇算需要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。

  因适用所得项目错误或者扣缴义务人未依法履行扣缴义务,造成2023年少申报或者未申报综合所得的,纳税人应当依法据实办理汇算。

  应退或应补税额=[(综合所得收入额-60000元-“三险一金”等专项扣除-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-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-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)×适用税率-速算扣除数]-已预缴税额

  这些人无需办理汇算:(一)汇算需补税但综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过12万元的;(二)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;(三)已预缴税额与汇算应纳税额一致的;(四)符合汇算退税条件但不申请退税的。

   人民币资料图。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

  办理汇算需要注意什么?

  ——退税可以放弃,但别信所谓 “退税秘笈”

  为方便办理退税,2023年综合所得全年收入额不超过6万元且已预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,可选择使用个税APP或网站提供的简易申报功能,便捷办理汇算退税。

  个税APP显示,选择放弃退税后,可以再次申请退税,但需在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期限内重新申请退税,同时遵守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。

  税务部门温馨提示,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制度施行以来,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纳税人急于获取退税、乐于获取退税的心理,推出所谓的“退税秘笈”,吸引点击和流量,博取眼球和关注。税务机关郑重提醒,要留意税务局官方公布的各类通知和信息,切勿听信网络上各类涉税小道消息,应如实填报自己的收入和扣除情况。

  ——补税必须补,否则后果严重

  税务部门提醒,汇算需补税的纳税人,汇算期结束后未申报补税或未足额补税的,一经发现,税务机关将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并向纳税人送达有关税务文书,对已签订《税务文书电子送达确认书》的,通过个税APP及网站等渠道进行电子文书送达;对未签订《税务文书电子送达确认书》的,以其他方式送达。

  同时,税务机关将依法加收滞纳金,并在其个人所得税《纳税记录》中予以标注。

  纳税人因申报信息填写错误造成汇算多退或少缴税款的,纳税人主动或经税务机关提醒后及时改正的,税务机关可以按照“首违不罚”原则免予处罚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祝贺!国乒混双亚锦赛夺冠

“乾头村以前一盏路灯都没有,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。”龙港市三园社区第二支部书记陈增旺介绍说,“合伙”共建后,不仅道路修的美观雅致,而且通过统战引领,村中老宅新装后,“空笺书局”成为当地百姓的公共书房。

76岁侵华日军后裔在吉林赤脚跪地谢罪

二是做好合规建设,现在我国跨境电商的出口企业已经有12万家,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小企业,它在做电商出口的过程中会遇到报关问题、税务问题、产品质量问题、知识产权问题,所以要帮助这些企业搞培训,提高他们的合规能力。

“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”就能提升视力?

刘德春提到,目前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已分两批全部安排到项目,共支持工业、环境基础设施、交通运输、物流、教育、文旅、医疗、用能设备、能源电力、住宅老旧电梯、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的4600多个项目。

美国全境出现102处大型野火 加州数千居民逃离家园

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今天(25日)表示,马英九先生将率台湾青年于4月1日至11日到广东、陕西、北京等地寻根、交流,参加“甲辰(2024)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”等活动并参访。“我们欢迎马英九先生率团来访,希望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弘扬慎终追远、饮水思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包括两岸青年交流在内的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,增进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,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,造福两岸同胞,共促民族复兴。”

【新春纪事】浙江义乌29个电商园区奋力争抢“开门红”

论文物古建的保护,一些地方面临“穷死”困境——基层文保力量薄弱,相关法律法规经常遭遇“软着陆”,文物古建保护形势日益严峻。曾有业内人士指出: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家专门保护,省级文保单位是省里投钱,县级文物几乎没有相应资金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